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分)
1.血缘家族2.汉漠拉比3.荷马史诗4.凡尔登条约5.马丁·路德6.破坏圣象运动(尼德兰)
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及意义。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人文主义的特征。2.论述伯里克利民主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及局限性。
1.血缘家族
血缘家族这一术语是19世纪美国学者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提出的设想。后来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它使人类逐渐开始避免因原始群乱婚造成的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现象的延续。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共同体。在它的内部,两性间的社会分工已经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血缘家族是伴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的,存在的时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需要说明的是,血缘家族在考古学上尚未得到确凿的例证,所以有些学者不同意摩尔根血缘家族的设想。
2.汉摸拉比
汉漠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约前1792一前175。年在位)。在汉漠拉比之前,古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的一个小邦,到汉漠拉比统治时期才强大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王国,有的学者把汉漠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叫做古巴比伦帝国或汉漠拉比帝国。他最大的功绩是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在统一过程中他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亡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的埃什嫩那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上统一。
汉漠拉比另一个重大的功绩是制定并颁布了一部古代最为完备的法典—《汉漠拉比法典》。法典有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282条。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漠拉比法典》的完备程度远过于前者。
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利亚特》由约1. 5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奥德赛》由约1. 2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伊大卡国王、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的作品,而且对研究古希腊早期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对于迈锡尼文明的模糊回忆,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
4.凡尔登条约
凡尔登条约是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的分割国土的条约。条约规定:长孙罗退耳(795-855)承袭皇帝称号,分得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804-87 6 )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分得莱茵河以西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大体上确定了近代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兰西三国领土的雏形。
5.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大学毕业以后,曾当过修道院修士,1508年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1517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兜售赎罪券,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焰。后来他发表宗教改革三大论著:《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批判教会权力至上论,反对罗马教廷在德国的至上地位,主张民族独立,建立民族教会,加强王权。在后两篇论著中,全面阐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1522年,他将圣经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翻译成德语。1524-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后,路德公然主张对起义农民进行残暴镇压。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6.破坏圣象运动(尼德兰)
“破坏圣像运动”是由尼德兰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人民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1566年8月起,尼德兰的一些城市连续爆发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群众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起义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尼德兰17个省中的12个省。参加者数万人。短期内,教堂和寺院被捣毁5500余所。所以,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这一运动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其实,起义者并不限于破坏天主教堂,他们还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新教徒。在许多农村,有些农民烧毁田契,还建立武装和夺取政权。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从前罗马公民按财产分等级编组百人队,无财产在原则上不服兵役。马略取消了传统的财产资格限制,不再按照原来实行的等级征兵的做法,而且允许无产者人伍。实行募兵制大大改善了兵源不足的状况,使马略很快征集到了补充北非军团所需的新兵。
(2)延长士兵服役的年限。募兵制实行以后,士兵的服役年限相应延长,一般为16年。与此同时,马略还规定老兵退役后可以从国家那里分得一块份地作为补偿。马略的这一措施使获取土地和服兵役紧密地联系起来,此后,服兵役变成了贫困公民获取土地的先决条件。
(3)实行固定的军铜报酬。马略规定:士兵的薪铜和武装由国家供给。从这时开始,普通步兵每年可领取一千二百阿司的钱,百人队长加倍,骑兵则为三倍。
(4)改革军队编制,调整战术队形。马略扩大了战术单位,开始在军团里设立联队这一新的战术单位。每个军团一般由10个联队组成。每个联队包括3个中队。
(5)统一武器装备。马略规定,所有重装步兵一律配备杀伤力极大的投枪和短剑。武器的改进和统一大大地提高了整个军团的作战能力。
此外,马略对军队实行严格训练,将角斗学校训练方法引人军队,以提高士兵的作战和应变能力。
马略的军事改革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马略军事改革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广开兵源和提高战斗力的作用。正是通过这次改革,罗马才迅速结束了朱古达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打败了由北方侵袭意大利的森布里亚人和条顿人以及镇压了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
(2)从长远的观点看,它也给罗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军队成为职业兵,容易成为将军的私有物,为日后军事独裁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久出现的苏拉独裁和恺撒独裁便是马略这一改革所带来的直接产物。
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两个重要后果:
第一,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和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第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指西欧殖民主义者从殖民地特别是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使西欧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剧增,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价格革命”对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影响很大,他们的实际收人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但是价格革命使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新贵族获利很大。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因此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论述(每题20分,共4。分)
1.论述人文主义的特征。
(1)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西欧封建教会认为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的;而人是有罪的,是卑贱的,是上帝的羔羊和奴仆,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人文主义者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歌颂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的伟大,人的价值。
(2)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享受。人文主义者认为,苦苦修行根除情欲是违反人性的;人的本性就应该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享受人间的欢乐。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眼前,不在天堂而在地上。人应该好好享受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3)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主张人类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颂扬人的品德、才能和智慧。
(4)提倡理性和科学,抨击封建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人文主义者赞美理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理,倡导人们追求知识,用知识造福于人类。
(5)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来干涉。一些人文主义者希望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强大的王权保护下求得自身发展,希望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2.论述伯里克利民主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及局限性。
公元前443-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在此期间,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开会地点设在雅典城郊的普尼科斯上岗,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对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参加表决,表决采取公开投票如举手的方式或秘密投票如投票于票箱的方式。凡内政、外交、战争、和平,以及高级官吏的任免等重大问题,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公民大会还掌握城邦的立法权,凡是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议案,经陪审专门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城邦的法律。此外,公民大会还拥有最高监督权和特别国事案件的审判权等。
其次,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各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五百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以及城邦的日常事务。五百人会议分为10个委员会,轮流担任会议的主席团(每个委员会大约任职30多天)。主席团以抽签方式每天选举1人担任主席,主席团主席负责召集五百人会议,负责保管国库钥匙和国玺((1昼夜)。公民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约6000人,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600人,凡是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当选。公民陪审法庭是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处理全部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国事罪、读职罪和“不法申诉”,并且监督官吏的工作,最后核准公民大会的法律议案。10将军委员会由公民大会从10个地区部落各选1人组成,可连选连任。10将军委员会当时权力比较大,首席将军实际逐渐成为总揽城邦内政、外交的最高领导。执政官((9人)虽然属于高级官职,但当时其权力日益削弱。执政官的选举先按地区部落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古老的城邦机关贵族会议仍然存在,但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利,只是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而且,由于贵族会议成员照例由退任执政官担任,这时执政官已向一切等级的公民开放,出身平民的公民也可担任执政官并且自动进人贵族会议,所以贵族会议也逐渐向平民化方向变质。
再次,实行公职津贴制和观剧津贴制。为了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政,城邦对各种官员(10将军除外)发放公职津贴。陪审员每天领2个奥波尔,执政官领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议员领5个奥波尔。为鼓励公民观看戏剧演出,城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每人每场可领得2个奥波尔,大约等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确实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其实质是公民民主或大大小小奴隶主的民主。其次,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政治,因为外邦人无雅典公民权。第三,雅典自由民中的广大妇女也不能参政,当时重男轻女严重,她们没公民权。第四,那些靠劳动谋生的平民,不大可能放下手里的活,每十天左右到雅典参加公民大会,离雅典城较远的农民在农忙时节更不大可能,所以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雅典公民中的比较有闲暇且比较富有和热衷于政治活动的成年男性公民。第五,雅典对内虽然民主,但对盟邦(提洛同盟)却是很专横的,毫无民主可言。最后,当时雅典最重要的官员十将军不是抽签选举产生的,而是举手选举产生的,而且是连选连任,也不给薪捧,所以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也无法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