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相对于芭蕾舞的大开大合来说,有很多短线条的动作,比如维吾尔族舞蹈的托帽手、朝鲜族舞蹈的抗手……虽然内收弯折,但是有一定动作规范和审美,不是长线条不代表不美,要注意手与身体的空间距离或者夹角距离,要有“空气感”,形态分明。
“空气感”是什么,就是身体部位之间相互制造空间,有空气流动的可能性,加长线条感,更富形态美感。
通常情况,很多人不习惯胳膊肘架起来,一个是没有意识,不知道在手臂弯折之后,如何找到大空间,就会蜷缩起来,胳膊向里夹,靠近身体,手和身体完全贴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要考虑肘的支点在什么位置,与双手、身体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协调起来,大臂和小臂如何延展,相互之间的距离感是否合适,有多大的空间,怎么样才能显得大气,线条感美。同时,还要考虑与脸的位置。
这个就是动作的构图关系了,关系到手的各个部位与身体、脸之间是否有空气感。
很多时候老师会纠正动作就是这个原因,不纯粹是动作到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形态没有美观意识。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不用力量。仅仅是摆动作,肌肉不使劲,关节不支撑,只是“吊”在空中,有点偷懒的嫌疑。没有力量的舞蹈肯定是不会美,通过肌肉关节传递力、延伸力,才能让动作有内在的张力。
在短线条动作中,要放长手部动作的线条,这个需要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这种动作空气感的形成看着才会美!判断动作好看与否,这个最直接简单。
民族舞的四要素
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基本训练&特点
(一)外形特点
除直立外的拧、倾、圆、曲;以躯干为核心;舞姿风格
(二)舞蹈培训素质能力
大幅度的软开度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还要求具备力量。
(三)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
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